讀者莊太太問 :
近期電視節目,頻頻報導保險銷售誤導的事件,不只客戶中招,連保險代理也被上司誤導,錯誤購買多份保險,造成債務纏身。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從事保險業的人數眾多,入行門檻不高,造成業務人員專業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一直都是行業上的垢病,上司的專業程度及銷售態度往往都是下屬的模仿對象,上樑不正下樑歪,再加上高壓的業績壓力,而造成以上的誤導現象。如果想避開這種情況,需留意以下三大原則。
首要原則:勿貪!世界上便宜貨並不多
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保險的風險是由保險公司承擔,回報一般不會太高,亦不能和其他投資方法作對比,因為保險賣的是「穩」,單儲蓄保險的平均年化回報率最高也只是6至7%/年,最快回本都要6至8年,前20年回報少,20年後回報幾何上升。所以,當有人告訴你供完後可以隨時拿錢並有源源不段的回報,必須小心求証,因為這兩件事是不可能共存的。而供款後可即時提走的計劃,不是沒有,但回報一定不高,而且推薦此類產品的保險從業員也不多。
第二個原則:仔細閱讀有關計劃
不論什麼行業,「ONE TIME CLOSING」是銷售界的黃金金句,保險業也不例外。作為消費者,當聽到產品不同的優點後,再加上一些讚美,即時的優惠,就容易被Closing。保險作為長期的財務計劃,甚至可能不能斷供,你更應該先把計劃書仔細閱讀,如果自己看不懂,也應該找家人或朋友協助,切勿貪一時之快。不過,投保後也有冷靜期,萬一被「ONE TIME CLOSING」,也要把握最後21日冷靜期。
第三個原則:專業執業資格
需在保險業從業,只要有中學學歷,並通過卷1 (保險原理及實務)及卷3 (長期保險)考試,便可以從事長期保險業務,即常見的人壽、醫療、意外及儲蓄保險,但除了以上兩張試卷外,其實還有卷2 (一般保險), 卷4 (強積金)及卷5 (投資相連長期保險)。不過由於以上相關產品的佣金較少,而知識又比較複雜,並不是所有從業員都願意花時間學習及考試。如果從業員有心在保險業,五牌齊上,亦是一個分辨方法。除了保險從業執照外,還有CFP理財策劃師、CFA金融分析師等世界認可的專業資格證,以上資格,最少都要花上最少1至3年學習並通過考試才能獲得。這些特點都是可以讓你從中了解你的業務員有沒有持續進修,並達到專業的心態。
在商業社會競爭激烈保險市場下,作為銷售,以產品最優特性去吸引客戶注意,是無可厚非,始終這是一名從業員的職責及獲得客戶的方法。而作為消費者為避免成為競爭市場中傷害者,可以根據以上這三個原則好好保護自己。
中原金融高級副總裁
陳韻詩
AFP®財務策劃師資格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