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 --- 轉載自經濟日報
最新分享
-
網購旅遊保 理賠有時限
20/03/2023
-
傳統年金 夠晒靈活
11/03/2023
-
理財產品選擇 香港勝過內地
04/03/2023
-
保證分紅壽險 資產傳承工具
25/02/2023
-
孩子妥善理財 建立風險意識
18/02/2023
-
扣稅年金免稅額: 6萬元
11/02/2023
理財產品選擇 香港勝過內地
2023年03月04日
讀者李小姐問:
本人經常來往香港和深圳兩地,從已購買香港保險的朋友口中了解到香港的保險回報比國內產品回報高,到底兩地的儲蓄產品有甚麼區別?
不論在內地或在香港,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各保險公司都不斷更新,提高回報,增加產品特性,希望在市場快速佔據份額,但兩地對保險的監管同樣愈來愈嚴格,兩地儲蓄產品的預設回報都有下調的情況。
內地產品現在受3.5%預定利率的管控,以內地比較熱門的增額終身壽險為例,是各類產品中回報最高的,但大部份保險公司的年化回報率都只有3%左右,只有某幾間小眾的保險公司才有接近3.5%的年化回報率。不過因應內地保監管控,接近3.5%的產品都陸續被要求下架。
至於香港,GN16自2017年後開始實行,每間保險公司每年都需要公布保單的紅利實現率,以防止保險公司誇大回報。保險公司為確保達成率,都有對產品預期回報設定有所下調,例如以前有些長期儲蓄產品,年化回報可以到達7%,但現在大部份都減至6%,1%看似很少,但在複息效應下,1%的變化對長期回報便已經差別很大。
監管嚴謹,無疑是對客戶的保障,監管的要求不同,亦造就產品的結構不同,內地現時熱賣產品的回報是屬於全保證,即使保險公司當年有虧損,保險公司亦要按照當初的承諾給付,所以內地保監會限制較優回報的產品銷售過量,減低保險公司風險,而對應的投資方向亦都會相對保守,以固收類工具為重心,如國債或一些優質的企業債等。
而香港乃金融中心,投資的選擇比較多,投資風控經驗也比較多,保險歷史亦比較長,所以投資型的保險,亦成為市場的主打產品,即使有GN16,投資方向也是比較有彈性的。所以回報較高的產品的投資結構上,股權類比重越高,非保證回報的佔比也越大,亦是GN16管控的部份,部份非保證回報是會被再投資的,所以紅利實現率亦有可能高高低低,視乎保險公司投資團隊的風控能力,但相對自己去投資基金股票,波動性不會太大,都是穩定向上增長的。
另外,產品貨幣上的不同,內地的產品,只可以選擇人民幣,而在香港可選擇美元、港幣或人民幣等,一般以美元及人民幣的回報較高,但對於內地客戶,多數會選擇美元。到香港投保,就是為了持有不同的貨幣,例如為子女做教育基金,現在國內教育體制的改變,很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未來無法升讀高中,而入讀高職,所以都愈來愈多人考慮提早送小朋友出國讀書,而貨幣的多元性,可以減低日後匯率風險。
中原金融高級副總裁
陳韻詩
AFP®財務策劃師資格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