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五律

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序

首先,投資者要了解自己,對自己進行風險評估。一般來說,年輕人具有持續賺錢的能力,其風險承受能力理應相對高於年紀大的人;有固定收入的人亦理應比無固定收入的人風險承受能力高;家境富裕而經濟負擔較小的人所承受的風險能力理應經收入少並且支出多的人高。投資者應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作出適當部署。

清晰投資目標

投資者必須先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如何藉著投資去幫助自己完成這個目標?普遍來說,投資目標可簡單劃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三種︰
短期目標: 大約3-5年內想達到的目標,例如結婚基金或進修基金。
中期目標: 大約5-10年內想達到的目標,例如供樓首期或創業資金。
長期目標: 大約10年以上想達到的目標,例如子女教育基金或退休基金。

投資策略跟可投資年期有著密切關係。不過要注意的是,短期的目標往往不太可能幾個月或一年半載就完全符合你的期望,沒有一個投資工具可以保證 獲利。投資時間越是拉長,獲利的機會就越大。

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在了解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之前,讓我們來看看何謂投資組合 (Investment Portfolio)?以個人而言,所擁有的資產可能包括:物業、壽險保單、銀行活期 或定期存款、股票、基金等,如何將我們的資產作一個有效的分配,這就是資產組合。根據投資回報率與承受風險的高低,投資者應該將個人的資產作一個合適的分配。

當投資者在設計投資組合時,可以從投資工具、行業及地區三方面去分散投資風險,例如投資者買的股票可以涵蓋目前當紅的基建股以及傳統產業,如水泥業、機電業、食品業,以達到產業分散的效果。又如選擇的基金投資範圍,除了投資股票之外,也可以投資收益比較穩健的債券,這樣才有達到分 散風險的作用。

但投資組合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每個人情況不同,很難說出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組合。一般而言,投資機構因為有專業人士觀察股市的動態,而且資金龐大,為了有效地分散風險,基金在選股方面至少持有30隻股票以上。對一般投資者而言,在將某隻股票加入投資者的組合之前,必須對該 股票有足夠的了解及掌握,否則光為了分散風險而分散也是沒用的。

心理因素

人總會犯錯,切忌不服輸及輸打贏要,以免錯誤越犯越深。
俗語有云,輸錢皆因贏錢起。切忌貪勝不知輸,讓勝利沖昏頭腦,影響正常判斷。
因此,投資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人家說投資不單要有投資IQ,更不能忽略投資EQ。

投資策略

短炒需要有敏銳的市場觸覺,要貼市,技巧極高,非一般普通投資者可以做到。但同樣地,一些標榜長線必賺的投資方式,也不見得高明,若無知的 小股民盲目跟隨,也隨時可以輸身家。既然如此,我們何必執著或拘泥於一些傳統的投資方法呢?其實兩者都各有好處,我們不應墨守成規,更不要 和錢作對。因此,在決定投資之前,都必先訂定立清晰的投資目標。

投資不等如不勞而獲,投資者應對環球經濟及一般投資產品具一定認識,對身邊的事物多加留意;更不應隨波逐流,自己多做研究,累積投資經驗。

另外,投資者不應只根據股票及基金的過往表現而作出投資決定。每項投資的表現均會因投資市場的變化及其特殊投資目標而有所不同。而且投資者 應該認真考慮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方向與及風險承受能力,才作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