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land China (中國)
1978年末,鄧小平改變經濟政策,將經濟從舊有的蘇聯式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導向的經濟模式,並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但政府依然有相當程度的主導地位。在改革政策下,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原先的人民公社,允許城市的工業企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允許私人經營絕大部分行業,並打開國門,引進外資。政府不斷強調增加個人收入,並鼓勵採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產量。政府也將外貿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因此20多年間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和超過2000個規模不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外資提供更寬鬆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資本。
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增長近十倍。按國際匯率計算,200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額則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00年至2006年,中國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11%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關貿區以「中國」名義於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華民國是其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員,現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參加世界貿易組織)。